圣井山地处东海之滨,飞云江畔,登临远眺,五县山河和东海烟波尽收眼底。相传许真君在此修炼,“丹灶尚存,石室下有井,深广尺许,水无盈涸,传为海眼”,此后“显圣”而名“圣井”,山亦由此而名。
圣井山石殿建筑群即建于山巅,据县志载,石殿创建于南宋景定元年(1260年),明万历至清光绪年间重修。石殿坐西朝东,由山门、牌坊、前殿、后殿和左右厢房等五大部分组成,布局规整。殿宇的梁、柱、檩、斗拱、山墙、屋面及殿内陈设之案、床、凳等均用石料打制和雕刻而成,不用一木一砖一瓦,共用去3000多条(块)的花岗岩,其在建筑学上的独创性由此可见一斑。
圣井山石殿佛、道并重。初建时属道家宫观,主祀许旌阳。明成化、弘治年间规模渐大,约从明万历时始,又半为佛家禅林。
圣井山石雕建筑群,迎面即为二柱三楼式山门,镌刻精致,华丽秀韵。其后为高4.65米的牌楼,四柱三间三楼,悬山顶。额枋上刻“万历庚子岁月壬子吉日,住持僧法静募造”铭记。前殿和后殿是圣井山石雕建筑群的精华所在,屋宽约6.6米,高约5.7米,栋梁采用花岗岩穿斗抬梁结构。悬山顶屋面由花岗岩石板雕成阴阳复合瓦片覆盖。前、后殿之间为封闭式院落,两侧沿墙设单坡檐廊。石殿中多雕饰,十分精美。同时殿内还留存有从宋至明清石碑多通。
一些到此考察的专家以为,圣井山石殿整个建筑群设计和安装所具有的技术水平,在当时已达到一个空前境界,石与石之间的衔接如此精细完美,实在令人惊叹不已,在山顶打造出这样的建筑更属奇迹。
圣井山石殿是为纪念许真君而建。许真君曾在此山修炼,灶井尚存。考证许真君名逊,字敬之,晋汝南(今河南汝南县)人,做过旌阳县令。感晋室纷乱,弃官浪迹江湖,为民排忧解难;传说东晋宁康二年(374),举家42口拔宅飞升。宋封“神功妙济真君”,世称“许真君”或“许旌阳”。他是否曾在此修炼,实存疑惑。至于灶井尚存,或许是好事者牵强附会。
所谓“圣井”,就在石殿的神案下,井水清澈甘洌,不盈不涸,相传饮用有益于身心健康,吉祥无邪。不少男女提着3公斤容量的塑料壶向圣井取水。此水究竟含何种元素不得而知,但带个“圣”,自然受人青睐。
圣井山石殿周边还有石质的玉皇塔、皇后宫、景福寺、大南湖、枫叶坑诸胜,构成一个总面积11平方公里的“圣井山风景区”。游客络绎不绝,有的从远道而来。据称每年正月初一,来此地游览、度假的男女老少多达数万人次。
圣井山石殿是瑞安市时代最早、规模最大、保存较为完整的石构建筑群,对研究中国古代石构建筑艺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。此外,殿内还保存的多方记载宋、明时期温、瑞安人民到圣井“求雨”的碑刻,记叙每次大旱年月与灾情,是研究温州历史上灾害和气象规律的真实史料,弥足珍贵。2006年列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